会员登录 - 在线投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欢迎访问农村日报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民生关注 > 正文

情撒福利院

时间:2021-02-23 21:39 来源:农村日报 作者:雨菲 阅读:

牛年春节,是我们夫妇在乡镇福利院退休后到县城过第一个春节。让我们感动的是春节前夕,各级领导干部给我们送来温暖!

我今年62岁,中共党员,原为秭归县沙镇溪镇第一农村福利院院长,于2019年12月底退休。儿子在县城附近一景区上班,儿媳在县城带刚满5个月的孙子。为了尽到父母职责和义务,我们夫妇退休住在秭归县城。

21254333591169016_18.jpg

我在乡镇福利院陪伴孤寡老人30年,回想那些经过的人和事,感慨万千。我想,时光匆匆,留不住年龄,却留下心情;留不住时光,却留足心灵;凡是经过的必定留下痕迹,经历的必定难以忘怀。不论处于何境,心于何求,都会真诚感恩生活的惠赐与自身的拥有。面对老去的岁月,他衷心感谢生命中遇到的所有贵人,是他们让我领悟了人生的真谛,并在我生活中留下无数个感叹!

以感恩之心,迈好人生每一步

我出生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5岁那年,父亲在集体小煤窑挖煤,不幸在井下遭遇事故献出宝贵的生命;13岁时,母亲因劳累过度,身患重病去世。双亲的离去,生活的不幸使我成为孤儿。我一个姐姐、一个妹妹,三兄妹相依为命,是党和政府将我们抚养长大,供我上学读书。读小学时,我曾写过一篇作文----《我与雷锋比童年》,我将雷锋当成人生楷模,心中充满对党感激之情。每当听到《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歌时,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1977年他高中毕业,先后在镇办企业、镇葛洲坝移民、镇财政上班,一般都是和金钱打交道,按照当时的说法是与魔鬼打交道。因农村户口的限制,我从这个单位,调到那个单位,不管在哪儿上班,总是踏踏实实,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做到“来得清,去得明”。我像雷锋那样,把自己比作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里搬。

上世纪90年代初,沙镇溪镇靠集资创建第一所福利院,领导任命我负责,当时我既欢喜又担忧,让我欢喜的是我将有机会为孤寡老人服务,而令我担忧的是害怕不能胜任这项工作。到福利院上班的头天晚上,我躺在床上辗转难眠,想到我的人生经历,因为是共产党才有我今天的幸福生活,自己就应该像雷锋那样奉献自己,时刻听党的话。领导安排到福利院负责,是对自己的信任,就算是上刀山、下火海,应无怨无悔。

为了磨练意志,树立必胜的信心,上班那天清晨,我背着一口大木箱和种菜农具及生活用品,一共足有120多斤,从老家顺着蜿蜒公路步行到福利院,经过20多公里长途跋涉,路途很少歇息,到了目的地才发现自己汗流浃背、双肩被磨得红肿。我进院时,房屋主体工程刚刚结束,很多尾期工程的施工任务落到我肩上,我一边负责施工,一边动手开荒种菜,为老人入住做好准备。由于离家较远,交通不便,我不得不长住工地。初期的生活太艰苦,没有电灯,晚上以月光为灯,以星星为伴;睡觉没有床,铺开地上,用石头支锅做饭,以地面当桌椅。离集镇远,买菜不方便,每天煮一锅稀粥管一天,用盐水拌饭吃。尽管生活条件极为艰辛,但一想到社会上那些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心里有一种浓浓的使命感,为我增添了战胜困难的勇气。

夫唱妇随,将情撒在福利院

福利院开办起来后,过第一个春节前夕,天空下了一场大雪,一夜间,位于海拔180米高的福利院坝子里积雪一尺多厚。当院里老人欢欢喜喜迎新年时,福利院唯一的一名服务员,因特殊情况需请回家,附近不好请人,为了保证福利院老人过好佳节,当年腊月二十三,我冒着大雪艰难走回家。回家后,老伴儿以为是回家过年,脸上挂满笑容。我大的是姑娘,小的是儿子,一个6岁,一个3岁,见我回家,一个抱腿,一个拉手,高兴万分。当我和老伴儿说明情况,老伴儿流着泪说:“平常你忙,我不说,叫化子也有个年啦!”我拉着她的手安慰说:“你们是我的亲人,如今我在福利院负责,福利院老人也是我们的亲人,我们应该为他们着想。”我耐心说服了老伴儿,次日拉着一大一小两个孩子,在雪地深一脚浅一脚走到福利院。本来只要两个多小时的路程,我们在雪路上足足走了4个多小时。走到之后,老伴儿不顾旅途疲劳直奔厨房为老人做饭。

福利院开始只有行管服务人员两人,服务员职责做饭、饲养牲畜、院内卫生、洗衣浆衫;我的主要职责是种菜、招收老人进院、到村收粮食等。护理老人缺人手,因为招收的老人,性格特殊,有的脾气暴烈,在一起生活,随时会有吵闹、打骂的现象发生。在福利院上班条件差、待遇低,没有休假,服务员不好找,于是我想到老伴儿。1993年3月,经镇主管领导同意,我给老伴儿做工作。

春节过后的一天晚上,我回家难以开口,一支烟接一支烟地抽,显出闷闷不乐的样子。老伴儿问我,我说明情况,老伴儿一听,急着说:“我们一家4口人,靠你微薄的工资养得活吗?”我一听,把刚点燃的一支香烟重重摔到地上用脚踏熄,安慰老伴儿说:“只要你答应,我立刻将烟戒了。现在我们只有女儿读书,不要多少钱。家里存的粮食吃两年没有问题,我们将耕地转包给他人耕种。”

我老家在山清水秀的长春村,交通便利,土质肥沃,90年代算全镇生活条件较好的村,我们夫妇结婚后艰苦创业新建的瓦房,还没住到10年。对家,老伴儿有一种难舍难分的感觉,为支持我的工作,不得不忍痛割爱,将家扎根到福利院。

我老伴儿在福利院20多年,哪怕离集镇很近,平常很少上街,无事总是与老人们在一起。老伴儿善待每一位老人,老人之间有矛盾,总是耐心调解,老人病了想吃的东西,院里没有,老伴儿主动上街买给老人吃。福利院先后有30多位老人病故,这些老人生前,提到老伴儿,总是亲切地说:“她是我们的好闺女!”1992年,福利院83岁的梅爷爷病重,经医生诊断属不治之症,卧床半个多月,炊事员忙不过来,老伴儿主动给老人熬药、喂药,煮稀饭、抹澡,每天多次看望老人,老人临死的时候,拉着老伴儿的手说:“你对我这么好,我死了一定保佑你!”老伴儿自己的父亲,我的岳父八十多岁高龄,住在水田坝乡正存村,因江水之隔,路途较远,我们每年春节前看望一次,往返最多两天。2014年8月27日,岳父突然病故,我们听到噩耗悲痛万分,为了报答岳父养育之恩,我们在岳父的灵柩旁坐了一整夜算是尽孝。

福利院先后收养4名孤儿,都是在老伴儿的呵护下健康成长。老伴儿对孤儿有一种特别的爱,是因为我从小父母双亡,在苦中长大。老伴儿出生老干部家庭,从小吃饭穿衣有父母操心,高中毕业,踏入社会,有不少男孩向其求婚,老伴儿都婉言谢绝。老伴儿嫁给我,离娘家远,与我结为夫妻,更多的是一种同情心。我只有一间瓦房,属于困难家庭。由于老伴儿心地善良,对福利院里孤儿的照顾处处充满着爱。福利院有一位姓王的女孩,8岁父母双亡,村组无力抚养,送进了福利院。小女孩进院第一天,见到老伴儿亲切地喊妈妈。老伴儿将其当自己的亲生女儿看待。女孩上学前,老伴儿帮着梳头、洗头,女孩放学、星期天早晚都蹲在老伴儿身边,老伴儿走到哪儿,女孩跟到哪儿,老伴儿给自己的孩子买零食少不了给这个女孩买,外人以为女孩是我们的亲女儿。

老伴儿低调做人,从不因我在福利院负责而为所欲为,争强好胜。20多年,老伴儿先后与福利院4名服务员共事,从未红过脸,拌过嘴,是公认的好大姐。老伴儿正确地处理公与私、领导与被领导关系,我吩咐的事,老伴儿总是尽力去做,从不干预公事。老伴儿在福利院主要职责是养猪,坚持科学饲养,每年出栏生猪都在20头以上,每头最大的达500多斤,确保了福利院老人肉食自给有余。

孝老扶幼,心里装满爱心

福利院孤寡老人没有儿女,我从小没有父母,因个人的生活经历,使我对福利院孤寡老人有一份特殊的感情。老人身体健康是我最关心的事,因为在院老人大多年事已高,体弱多病,一年四季都离不开药。为了掌握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做到有病早治,无病早防,我每年定期请医务人员为老人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平常备有常用药品,做到小病不出院。冬春换季是各种疾病高发期,我积极采取预防措施,让老人们都能健康长寿。为了使福利院里一部分因家里环境差,到老孑然一身的老人能幸福生活,我对老人们实行了人性化管理。为相处和睦的8位老人举行婚礼,组成4个小家庭。老人们的幸福结合,促使了福利院和谐、健康发展。

2010年5月的一天夜晚3点多钟,院里一位姓王的孤寡老人,感觉腹部胀痛。我知道后,立刻将其送到镇卫生院,经检查系胆结石引起胰腺炎,若不积极医治,老人将有生命危险。没想到的是,在治疗过程中,老人对于自己的生命没抱任何希望。住院期间,老人不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而是多次要求出院。原因是老人要过生了,心里障碍是农村传言,男怕生前,于是,每逢老人的侄儿男女来看望,老人首先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怎样帮忙把后事安排好。但我却没有放弃治疗老人的信心,除安排专人护理外,我每天早晚抽出时间到镇卫生院了解老人的病情,要求医生用最好的药物医治。经过短期治疗,奇迹出现了,老人身体一天比一天好,最后痊愈出院。为了表达对我的感激,老人想来想去,委托大侄子制作一面锦旗送给我表示谢意!

福利院开办以来,先后有33位老人病逝,都是我亲自为老人养老送终。2012年10月上旬的一天下午5时,福利院一位老人突然在镇卫生院病逝,村里来不及运回安葬,我主动接回福利院,和院里老人守候一整夜,直到次日老人遗体被村里接走我才安心。逢年过节,我按照当地习俗,给亡灵叫饭、烧纸、插青,让活着的老人感到家的温暖。

福利院是一个特殊的大家庭,其成员都是由痴、呆、傻、盲、聋、哑、孤、寡、独等弱势群体组成,他们的性格怪僻,生活习惯、身体状况各异,所以对福利院的工作要细心,耐心才行。我一直默默无闻地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守候在老人身边。2007年4月,我被检查出患有胆囊结石,须立即动手术。为了不影响工作,我做完摘除手术后,只住了一个星期,就回到了福利院。此外,我还负责抚养了4名孤儿,除了保证他们吃穿外,在福利院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供他们读到中专、高中毕业,使其顺利走向社会,自食其力。这些孩子走出福利院,不忘养育之恩,逢年过节发短信向我们表示问候,让我们感到无比欣慰和快乐!

我喜爱饮酒,老人团年,鉴于福利院安全,自院开办以来每年团年从不饮酒。2019年1月,已办退休手续的我,是陪院里老人团最后一个年,心里特别开心,准备晚上喝二两白酒,当忙完老人的生活准备进餐时,院民惊叫:“孙婆婆不行了。”我听到后,立刻放下酒杯,迅速来到孙婆婆身边,只见坐在轮椅上的孙婆婆,双眼紧闭,头歪在一边,处于昏迷状态。我一边指导院里服务员采取急救措施,一边给120挂急救电话。除夕夜晚,当万家灯火时,我和院里工作人员怀着忐忑的心,坚守在镇卫生院急救室。喜的是孙婆婆抢救及时,次日拂晓终于苏醒过来,经过一个星期治疗,脱离了生活危险,回到福利院生活。

热爱生活,浑身充满正能量

我是上世纪70年代的高中生,生活在特殊年代,所学的课本知识不多,完全靠自学,平常爱看课外书籍。他读初中时喜欢写作文,学校办黑板报、墙报,我踊跃参加。高中毕业,踏入社会,喜欢写通讯报道,在没有电灯的年代,坚持煤油灯下写新闻。三峡日报原为宜昌日报,过去,我是该报的忠实读者,我住的隔壁鲁嫂是村妇联主任,家里订有报纸,我有空常借来阅读,并试着投稿,每年都有“豆腐块”出现在报上,也经常有我写的新闻在秭归电台播出。

2009年,单位安装了电脑,学会了打字,写作方便多了,大大激发了写作热情。每年向发布新闻、信息过百篇。我在福利院事情多,白天没有时间,多数在夜晚写作。我的生活习惯为晚上9点以前睡觉,每天凌晨三、四点钟起床,坐在电脑前敲击键盘。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在湖北省民政厅网、三峡新闻网等媒体,共发表新闻信息达400多篇,2010年以来连续5年被秭归县委宣传部评为“模范通讯员”荣获三等奖。退休之后,坚持笔耕不辍,书写正能量。

我一生感到无尚光荣的是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在生活上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不赌博、不酗酒、不吸烟、不乱交朋友。在与同事相处时,总是以“与人为善”的心态对待每一个人,在院里负责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通过自己言行传递给院里每一位孤寡老人。在五保经费增加,院内老人生活有保障时,我千方百计丰富老人的文化精神生活,让每一位在院老人,通过吃忆苦餐、安排有生活经历的老人开展回忆对比、组织大家唱红歌、刷抖音,激发老人感党恩,热爱共产党,热爱新中国。

我于2009年元月被评为宜昌市优秀农村福利院院长,2010年5月被沙镇溪镇党委授予首届勤政廉政模范;同年6月被中共秭归县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2011年11月被湖北省总工会、湖北省老干部局、湖北省老龄委会授予“湖北省敬老模范岗先进个人”;2012年以来连续多年被秭归县民政局党组评为优秀社会工作人才及优秀农村福利院院长;2013年9月被评选为沙镇溪镇第二届道德模范;;2014年被高票推荐为秭归县第二届道德模范候选人;2018年3月,被评为宜昌好人。

年过花甲,回想自己所走过的路,所经历的事,感慨万千。我真诚感谢老伴儿郭会,是她跟随我、帮助我、支持我!在福利院工作困难时期是老伴儿为我打气!在我为福利院老人利益受到委屈时,是老伴儿安慰我、鼓励我!老伴儿在福利院20多年,岁月无情将其脸上刻满皱纹,青丝染上白发。虽然没有得到鲜花和掌声,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获得人生应有的价值。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我深深感到,唯有经得起时间的洗礼,经得起岁月的磨难,经得起使命的考验,才能称之为优秀党员。

在福利院坚守多年,但我无怨无悔!(作者秭归县沙镇溪镇 梅大春)

(责任编辑:雨菲)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