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申遗成功 中国网民贺文化振兴

人们在北京街边小摊上购买对联等年货。(2024年2月9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近日举行第19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其中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星期三(12月4日)通过评审,列入UNESCO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根据UNESCO官网说明,在中国,春节标志着新年的开始,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春节前后,人们开展一系列社会实践,辞旧迎新,祈福纳祥,欢庆家庭团圆,促进社区和睦,这一庆祝过程俗称“过年”。

UNESCO指出,中国“过年”期间,人们除了参加公共庆典之外,也祭祀天地和祖先,并向长辈、亲友及邻里拜年,表达美好祝愿。“该遗产项目为中国民众提供了认同感和持续感。”

中国官媒新华社在报道此事时写道,春节是影响最为广泛的中国传统节日,“随着海外传播范围的日趋扩大,春节已成为世界普遍接受、认同和欣赏的中华文化符号。”

新华社并称,春节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增进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文化认同、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不过实际上,不少非华人国家也将春节视作重要的传统节日,例如韩国和越南。韩国民间还曾发起行动,呼吁将“春节”的英文译法从Chinese New Year(中国新年)改为Lunar New Year(农历新年),引起中国民间不满。又例如2023年,英国大英博物馆与韩国合办活动,发推写下“一起庆祝韩国农历新年”(celebrating Korean Lunar New Year),引来许多中国网民批评。

越南也表示该国才是春节发源地。越南政府新闻网2022年在大年初一时发布名为《越南农历春节的起源与意义》的文章,指农历春节起源于越南而非中国,“早在中华三皇五帝时期前已有”,并强调“华夏人”只是引进并沿用至今。

今年春节期间,许多中国官媒报道英国国王和首相贺信表达对“中国春节”祝福。不过在英华人观察到,中国媒体将英国政府称呼的“农历新年”错译为“中国新年”,更将节庆与“热爱中国”连结,使庆祝活动变相成为中国进行跨国统战的利器。

旅居英国20年的英国记者公会会员何越向美国之音表示,“欢乐春节”是中国软文化跨国统战的庞大项目。中国文化部自2001年起,每年派遣文艺团组赴伦敦、纽约等地参与春节庆祝活动,借由中国统战提供金援、制造机会、协助行销,打造成中国在全球的文化品牌。

将节庆活动赋予政治化解读的现象,不仅反映在新华社报道将春节与中共政治口号“全球文明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挂钩,也表现在中国网民对于春节申遗成功的反应上。

在中国社媒平台微博(Weibo)上拥有30万追踪者的“当然有戏”发文热烈庆祝此事,文中特别强调“整个东亚、东南亚文化都是中国文化的次生文化”,并认为此次申遗成功,将能“让世界看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中国文化领域的国际话语权”。

“当然有戏”也揶揄写道,春节申遗成功后,“我看你棒子(中国网络用语,意指韩国)怎么偷”。许多网民也留言表示“普天同庆”,同声应和称“这事最重要的意义是不怕被韩国偷了”。

据观察,近年“农历新年”或“中国新年”用语成为政治议题之后,多国政府用词有别。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领导人今年都以“农历新年”在社群媒体或官网贺年,而南非和泰国的公开贺信则有出现“中国新年”。

 

本文来源:美国之音



分享到:
赞(0)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出处:农村日报 » “春节”申遗成功 中国网民贺文化振兴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