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2.0”将至 分析: 中国或强化近邻外交应对美中关系的“急风骤雨”

 



2024年10月24日美国前总统、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在亚利桑那州举行的竞选集会上发表讲话。

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重返白宫在即,中国将如何应对并调整外交策略备受国际瞩目。一些分析人士认为,“特朗普2.0”时代的对华政策或将更为激进,中国可能采取“战略收缩”,加强与日本、印度等近邻国家的关系,并借助欧洲各国对特朗普政府的不确定感,推动中欧关系发展。然而,由于中欧长期缺乏互信,实际合作恐面临挑战。

虽然特朗普要到明年1月才正式上任,但中国社交平台微博上已能嗅到美中关系“山雨欲来”的气息。

鲁比奥将任国务卿? 微博网民叹:美国不想对话了?

路透社和《纽约时报》周二(11月12日)皆引述知情人士的话称,特朗普可能提名强硬的对华鹰派、佛罗里达州联邦参议员马克·卢比奥(Marco Rubio)为国务卿。若属实,鲁比奥有望成为首位遭中国制裁的美国国务卿。

另外,特朗普过渡团队已正式宣布,将任命共和党对华鹰派众议员迈克·沃尔兹(Mike Waltz)出任白宫国家安全顾问。

这些有关下届美国政府的人事任命安排已在中国微博上引发网民的热议。例如,上海网民“rickylu2013”写道: (鲁比奥是中国) “制裁对象,米国(美国)不想(和中国)对话?”。

来自山东的微博网民“邢时速nwb”也写道:“特朗普真要找他干(国务卿)的话,中美关系至此就可以中断了。”

此外,美国国会重新推动取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伙伴关系”(permanent normal trade relations)的提案也在中国媒体上引发关注。

江苏网民“类星体NSR”留言警告称:“没有中国的廉价商品,美国通胀要彻底失控。”

但河北网民“局关祠第一村”则语带担忧地称:“取消就意味着全球化的结束。”

中国学者黄靖:特朗普恐联俄制中

除了美中关系,特朗普对俄乌战争的关切,尤其他与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的关系,也是全球动见关注的焦点。

对此,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美国与太平洋研究所所长黄靖11月初撰文警告,特朗普上任后可能聚焦“联俄制中”,若成功促成俄乌停战,美俄关系或将和缓,甚至达到战略伙伴关系。

黄靖将此变化称为“尼克松现象2.0”,或再次扭转国际格局,只不过当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Richard Nixon)踏出历史性的一步,出访中国并成功联中制苏,导致苏联解体,但半个世纪后的今日,美国若成功联俄制中,中国的安全环境将极大地恶化。

他分析,一旦美俄和好,日本也能摆脱同时与中俄为敌的困境,更无后顾之忧地加入美国抗衡中国的行动中,而印度也将更紧密拥抱俄罗斯,对中国反而转趋强硬。

郭育仁:若美俄修好中国将从“大国外交”退至“近邻外交”

在台北的“国策研究院”副院长郭育仁也同意,特朗普上任后若积极改善美俄关系,中国将面临战略压力。

郭育仁告诉美国之音,特朗普于第一任期内就提过“联俄制中”的构想,中国也早有警惕,才会在日、韩与台湾等周边国家今年的选战出现变局、且区域情势倾向对中国有利的前提下,又寻求与印度达成缓解边境紧张局势的共识。

他说,然出乎中国意料的是,特朗普不仅赢回执政权,他所属的共和党在国会参、众两院也都选出不错的成绩,如此全面执政的民意授权,加上他仅有一届任期,特朗普未来四年的对华政策势必是“又急又强”。

相较之下,中国经济持续疲软下,其操作国际战略可用的“大洒币”筹码,已远不如2017年与前任特朗普政府交手时的情况,因此,郭育仁说,中国现在能做,只剩下“损害管控”,设法降低美国制裁可能带来的伤害,而无力有效还击。

郭育仁说:“如果特朗普真的改善对俄罗斯的关系,我觉得,中国外交走向会从大国外交,走向近邻外交,刻意去强调跟日本、韩国的和解,包含对印度的和解,就是一种战略收缩的状态。”

王义桅:特朗普再掀关税战“边际效应递减”

不过,在北京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有不同的观点。他认为,特朗普为了重塑美国国内的制造业,不惜祭出高关税,来诱逼中国生产线外移、甚至回流美国,意在让中国产业空心化。

但他说,特朗普2018年掀起的关税战没能打败中国,现又卷土重来,已是“边际效应递减”,亦即成效有限,尤其中国最近斥资六万亿人民币(约8300亿美元),帮地方政府化债,就是为了练好自己的“内功”,保护中国制造业,以应对特朗普上任后恐带来的经济冲击。

王义桅分析,冷战结束几十年来,美俄两国的矛盾日增,加上西方在俄乌开战后、对俄罗斯祭出的制裁之甚,普京不会幼稚到只因特朗普递出橄榄枝,就倒向西方,更不会以牺牲中国作为代价。

王义桅告诉美国之音:“中国的产业高度跟俄罗斯铆合在一起,尤其受(俄罗斯)西方制裁,所以我们并不担心什么(美俄中战略)倒三角这一说,总体上,美俄关系是很难(建立)根本性信任的。”

因应“特朗普冲击”中方频对周边国家释善意

不过,为了因应特朗普上任后,可能带来的外交冲击,中国似乎已出手准备。

《纽约时报》上周五(11月8日)报道,过去一个月来,中国“一直在拉拢对美国新任政府的可靠性具不确定感的美国盟友和伙伴们。”

该报道称,中印除达成缓解边境紧张局势的协议外,10月底的印度“排灯节”期间,中国军人还与印度士兵交换糖果,此外,中方也在北京高调接待英国、日本来访的政要,并取消对澳大利亚龙虾、葡萄酒的进口限制,都被视为释放善意。

另据日本共同社的报道,日本首相石破茂(Ishiba Shigeru)将于本周五(11月15日)在秘鲁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间隙,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双边会谈,以扩大推动日中共同利益的“战略互惠关系”。

中印边境争端缓解 夏海娜:短期措施不代表两国交好

尽管中国看似外交动作频频,但多位分析人士对中国可能达成的外交成果,却持保留看法。

位于印度新德里的“中国分析及策略中心”研究员夏海娜(Namrata Hasija)直言,尽管特朗普善于交易的商人性格,确让美国盟友感到难以预测,但她认为,印度与中国的关系不会因此得到彻底的改善。

夏海娜分析,中国态度放软意在让印度松绑经济限制,以拯救中国的经济困境,印度则为了换取边境和平,所以,双方达成短期双赢共识,但仅限于德姆乔克(Demchok)和德普桑(Depsang)等有限的地区。她强调,中国不曾放松其对边境的主张,因此,印度也不可能轻易卸下戒心。

夏海娜告诉美国之音:“印度和中国间毫无信任可言的,因此,对我而言,(现有的缓和)只不过是昙花一现。两国有难解的历史恩怨,他们(中国)不仅声称,我们(印度)大块领土为其所固有,更在印度境内进行各种影响力渗透和操作,在此前提下,我认为,印中关系难有实质性的改善。”

胡逸山:中国拉拢美国盟友德、法或为破口

新加坡国际事务研究所资深研究员胡逸山则认为,特朗普侧重经济事务,他在地缘政治方面,希望美国养精蓄锐,不随意投入国际冲突和战争;这对中国而言,意味着美中经济或难逃高度竞争,但两强未来的意识形态对立,或可望较现任拜登(Joe Biden)政府任内,稍有放缓。

胡逸山认为,中国绝对会紧抓此空档,积极开拓国际外交领域,并拉拢美国传统上的盟友,但实际操作层面上面临重重挑战,成效恐参半。

他说,例如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等英语系国家,跟美国有共同的文化背景,还是情报分享的五眼联盟,各国即便短期内与美国的互动松动,中国也很难见缝插针;相对之下,德国和法国等欧洲国家或较有可能拉拢。

胡逸山告诉美国之音:“德国、法国虽然也是美国的盟友,可是没有很传统的,比如说共同的文化的根等等,(中国若)从那方面下手,可能会比较得心应手,但是也不会很久,如果(未来)美国有一位总统像拜登那样积极,它们还是会回到美国身边的。”

 

本文来源:美国之音

分享到:
赞(0)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出处:农村日报 » “特朗普2.0”将至 分析: 中国或强化近邻外交应对美中关系的“急风骤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