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野夫新书《孤岛》在台出版 剖析中国近半世纪反叛者群像与历史真相

作家野夫新书《孤岛》在台出版 剖析中国近半世纪反叛者群像与历史真相

野夫新作品《孤岛》在台北正式发布。




中国作家野夫于上周末正式发布新书《孤岛》,以文学形式探讨中国过去半世纪的政治风云和人性挣扎。该书透过2020年疫情封锁前,两名中国人在泰国避居的故事,勾勒出一代代反叛者的群像及其精神,向世界诉说六四、坦克人、黄雀行动等历史事件背后的真相。书中不仅记录了民间的反抗行动,也将其定位为一场对真相和历史的叩问。

在台北新书发布会上,野夫回忆了自己14年前首次踏上台湾领取台北国际书展大奖的震撼,并感叹道:“在台湾,这样的书可以自由出版,这样的发布会可以自由举行;但若是在北京,所有参与者恐怕都要被捕。”

野夫表示,《孤岛》不仅是对中国近代反叛精神的文学化再现,更是他作为作家所负起的历史见证责任。他当天接受自由亚洲电台专访时表示,这本书记录了中国民间的反抗史:“那些人是我的书的原型之一,就是相对于杨小凯、遇罗克等那一代人, 那一代人中遇罗克枪毙了,杨小凯被判刑10年。这都是当年的思考者,思想者,那么到了79年,应该说是西单墙前后, 应该是第一次的大的爆发。文革后的西单墙运动,运动它还伴随着当时有很多地下刊物出来了。” 

《孤岛》用了相当的篇幅梳理了“改革开放”时期和八九六四期间的民间反抗脉络,其中提及坦克人和香港民间救援学运领袖,也提及近年的疫情和白纸运动。野夫说:“这一场惨案牺牲了那么多学生和市民。 随着八九六四之后,紧接着就是民间救援行动。以香港支联会司徒华为主的黄雀行动,那还是一场非常伟大的民间救援。这要放在世界历史上来看,比辛德勒名单还要悲壮的一个伟大的文学、伟大的电影故事。”

梳理近60年历史脉络

《孤岛》试图表达的是对真相和历史的叩问。野夫说:“我表达的就是当中共有意要掩盖这所有的罪行、历史,我作为一个民间自由写作者,必须把这一切记录下来,让后面的人知道我们这几代人不是没有努力,不是没有反抗,我们也是为后人做一个示范,就是我们并不甘于这种被奴役的生活。” 

野夫坦言,面对北京可能的报复甚至监禁威胁,他已经准备好承担后果。“文学应当揭示真相,”他说:“即便冒险,我也必须将这些事记录下来。”“肯定会担心有风险。我原来都没准备在我生前出版这本书,我是准备我死后留给孩子,让他们以后在一个中国终于可以出版我的书的年代,再拿出这本书来。但是后来我想了想,我既然写了这么多的反抗者,我自己为什么不加入反抗者的阵列,我要是自己怯懦,我都不配来歌颂这些勇敢的前行者,我决定现在把它推出来。但一定会面对各种打压。” 

书写反抗精神 展现多元文化影响

在谈及创作背景时,野夫指出,中国当代作家深受台湾文学的影响,他本人也从郑愁予、余光中等台湾诗人汲取灵感。野夫特别提到,像白先勇的小说、赖声川的话剧、邓丽君的音乐等,均为他心目中的世界级艺术标杆,激发了他对人性与自由的思考。他指出,在过去的大陆,这些领域往往粗鄙单调,而中国音乐和艺术能够达到今日的成就,台湾与香港的推动功不可没。

历史真实需文学之力

《孤岛》中,野夫通过未来设定和隐喻,探讨了中国六四事件“坦克人”背后的谜团,意在通过文学寻求真相。小说将“坦克人”形象化为女主角的兄长,表达出家人对失踪亲人的担忧,以及国家对其存在事实的掩盖。野夫表示,“坦克人”虽身份成谜,但他真实存在,作家的责任就是用文学来验证真相。他呼吁,若外界质疑坦克人并不存在,便应拿出确凿证据来反驳。他说:“我希望让人们知道中国历史中仍有隐秘的反抗力量,不能被压制、不会屈服。”

盼有朝一日回归自由中国

尽管如今流亡海外,野夫内心始终牵挂着家乡。他透露,2020年疫情爆发前夕,他因中国加强言论控制被迫移居泰国。他指出,尽管他向往身临其境地记录中国的真实,但眼下的限制迫使他选择离开。然而他仍心怀一丝希望,期待未来能回到一个拥有自由和人权的中国。

野夫用《孤岛》记录下的不只是中国近60年的抗争史,更是对一代人反抗精神的致敬。他说:“文学记录的不只是历史,而是对未来的寄托。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告诉下一代这些牺牲者的名字与故事,让历史的真相得以流传。”

在新书发布会上,众多参与者购买野夫的书籍,而面对台湾读者的支持,野夫希望台湾能继续作为中华文化和思想自由的桥头堡,为像他这样的作家提供发声的平台。

责编:陈美华 许书婷



本文来源:RFA

分享到:
赞(0)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出处:农村日报 » 作家野夫新书《孤岛》在台出版 剖析中国近半世纪反叛者群像与历史真相